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丨四月,爱国卫生月

都说最美是人间四月天,国内疫情渐渐趋于平稳,万物复苏。四月,也如人间桃花般如期而至,殊不知,四月也有它的另一面,国民防疫运动月暨爱国卫生月。

       说起这爱国卫生运动月就不得不说说它的历史了,最早的爱国卫生运动雏形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成立了卫生委员会,发动广大群众开展卫生运动,消灭疾病。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  

         在1952年2月,美国飞机多次侵入我国丹东、抚顺等地播撒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悍然对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当年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布反细菌战的指示,划定不同地区的疫区等级,对疫区进行卫生侦察,普遍实行预防注射,杀灭媒介动物,指定医院准备收容传染病人,有疫情立即报告,进行疫区封锁,并向人民进行防疫宣传,既要提高群众的警惕,又要避免引起恐慌。周恩来总理特别强调要在专家指导下科学地进行防疫工作,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在发现疫情的地区实行局部封锁隔离,切断传染源。几个月后,在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被确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毛泽东主席为该会议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     

                   


       1955年冬,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一个通知说:把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讲卫生结合起来,对防治人畜疾病,保障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


       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将麻雀定为“害鸟”,是爱国卫生运动中走过的一段弯路,不过“除四害”活动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960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把“除四害”讲卫生列入“纲要”的内容。在党中央及各级政府领导下,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同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987年2月,中央爱卫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9部门发出《在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经中央领导同意,把每年3月定为全民文明礼貌月。主要内容是“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卫生是突破口,各地区、各单位的爱国卫生运动,都做出新的成绩。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是为改善城乡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而开展的活动,是体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全社会动员”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实践的典范,也成为爱国卫生工作的“金字招牌”。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多年来,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同社会不卫生习惯和环境作斗争,为改善和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在第32个爱国卫生月来临之际,全国爱卫办、中央文明办、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开展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印发《关于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环境的通知》,并向全社会发出《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倡议书》,强化预防优先,打造健康环境,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首页2    相关知识    科普    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丨四月,爱国卫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