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防疫知识知多少?

 

6至7月份,受连日来强降雨影响,多地江河水位暴涨,出现了洪涝灾情。洪涝灾害之后,常常给人们的居住环境遗留下大量的积水、垃圾和污物,致使蚊、蝇、鼠大量孳生、密度快速增长,这样增加了病媒生物与人们的接触,易造成肠道传染病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洪灾导致的常见病

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人畜共患疾病和虫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洪灾后,极易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控制病媒生物是防止灾后出现大疫的重要卫生防疫措施。

  

 

01

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1.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厕所、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灾民安置点设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处理方法: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2.对清淤后的环境可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每1公斤水加5g—10g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按20%计)喷洒消毒30分钟。

3.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掩埋或焚烧。先用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深坑,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水源50m外,挖坑深≥2m,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应用漂白粉按20—40克/㎡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4.垃圾消毒: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使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02

如何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灭蚊

蚊子是乙脑、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雨后各种积水增加,蚊虫孳生地增多,在雨后大约10天左右蚊虫密度将会形成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人被叮的次数增加,同时被感染各种蚊媒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大脑炎)、登革热等几率增加。因此,洪涝过后灭蚊的关键是消除各种积水。

1、填平:利用泥土、石头等废弃物填平沟渠、水坑、洼地,消除蚊孳生场所; 

2、疏通:灾后环境中遗留的暂时不能清除的沟、渠水体,要尽快疏通流动,减少蚊幼孳生;

3、清除:对小型容器,如瓶瓶罐罐、纸盒、轮胎、各类废弃的积水容器等予以彻底清除和破坏;

4、灭蚊幼:对无法清除的水体和容器,投放灭蚊幼剂抑制蚊幼羽化;

5、灭成蚊:成蚊虫密度较高时,需结合化学防制药物喷洒快速较低蚊虫密度;

6、个体防护:应在住处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睡觉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等或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

(二)灭蝇

苍蝇是甲肝、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洪涝过后,留下大量垃圾污物、动物尸体及粪便,成为苍蝇的孳生地,因此灾后灭蝇应尽快清除各种垃圾,彻底消除苍蝇孳生地,防止苍蝇大量孳生繁殖。

1、及时清运垃圾、填埋动物尸体;

2、家庭生活垃圾要注意装袋封存,日产日清,防止散落;

3、成蝇密度高的区域及时采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进行化学消杀。

  

(三)灭鼠

老鼠能传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传染病。大雨过后鼠洞被淹没,易造成老鼠向地势较高处和居民居住区迁徙聚集,增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1、灾后清洁环境、堵鼠洞、清除散落的生活垃圾,鼠尸要统一挖坑深埋;

2、化学灭鼠:对灾区安置点附近的垃圾堆、废墟等重点场所,投放灭鼠毒饵。毒饵应投放于垃圾、废墟等隐蔽区域,或直接投入鼠洞,居住区周围应投放于毒饵站(盒)内。切忌使用剧毒鼠药;

3、水灾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脱离或逃逸,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好鼠虫并灭。

 

爱卫贴心提醒

当前许多地方正处于汛期,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水源也可能受到污染。这些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如引起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为此,特提醒大家要注意防疫消毒,杀虫防病;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烧熟煮透,不食用病死禽和霉变的食品;不食用洪水浸泡过的食品;不要喝生水;水源改变时,山水、井水等新水源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消毒处理后使用;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积水,防止蚊蝇孳生;要积极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要开门、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淤泥、疫水;出现发热、咳嗽、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首页2    相关知识    洪灾之后防大疫    洪灾|防疫知识知多少?